太谷职中师生关于新冠肺炎防控知识培训问卷 二维码
109
发表时间:2020-04-10 11:13 一、判断题: 1、新型冠状病毒会人传人吗?( )会 2、口罩藏了一面后,可以反过来再藏一段时间,对吗?( )不对 3、在食学吃饭时为了方便交流,要近距离面对面地坐,对吗?不对 4、佩戴多层口罩,才能有效预防病毒,对吗?( )不对 5、为了预防病毒感染,宿舍不能开窗,对吗?( )不对 6、疫情期间,每天对课桌椅、地面、门把手、楼梯扶于等用有效氯含量为500mg/L的消毒液擦拭一次即可,对吗?( )不对 7、佩戴医用口罩时,浅色朝外,金属条朝上对吗?( )不对 8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,大多数会发展至重型、危重型,所以很恐怖,对吗?( )不对 9、只有去过武汉,或者与武汉人接触后才可能感染新型冠状病毒,对吗?( )不对 10、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,我们要切断传染源。 目前主要措施就是不吃野生动物?( ) 不对 11、要开学了,我虽然从湖北赶回学校,但只要我家里没有疑似或确诊病人,就可以不用告诉老师,对吗?( )不对 12、公共区域的洗手池旁,需要备一块擦手毛巾,用于洗手后擦干双手,对吗?( ) 不对 13、疫情期间,只要发热、咳嗽,很有可能就是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,对吗?( ) 正确答案:不对 二、单项选择题: 1、新冠肺炎最早在哪个城市被发现?( )A、岳阳B、武汉 C.广州D、北京 止确答案: B 2、与新冠肺炎患者或疑似患者按触后需要隔离多少天?( ) A、7天 B、10天 C、14天 D、20天 c 3、哪些人群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更容易发生新冠肺炎?( ) A、老年人 B、有极性基础疾病人群 C、免疫力低下人群 D、以上都是D 4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的轻型患者表现为( ) A、仅表现为低热、轻微乏力等 B、持续高热,但无咳嗽 C、腹泻、寒颜、流鼻涕 D、全身酸痛、呕吐 A 5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潜伏期一般是多久?( ) A、3-8天 B、1-14天 C、1~7天 D、1-24天 B 6、预防新冠肺炎一般用什么洗手?( ) A、肥皂 B、含有酒精的洗手液 C、流动的请水 D、以上都可 D 7、佩载医用外科口罩以下说法正确的是( ) A、内有县夹金属条的为上方 B、口罩浅色面为内面的防水层 C、深色面为外面的吸水层 D、以上都正确 A 8、 1月12日,世界卫生组织(WHO)正式将造成武汉肺炎疫情的新型冠状病毒命名为( )。A、2019-ncov B、SARS-2019 C、Cov SARS D、W2019 Cov A 9、瓜果、蔬菜类可用什么消毒液浸泡消毒?( ) A、30%-75%的酒精 B、络合碘溶液 C、0.2%-0.5%的过氧乙酸溶液 D、1%的高猛酸钾溶液 c 10、健康人群使用后的口罩如何处置?( ) A、属于干垃圾,按照生活垃联分类的要求处理即时 B、属于污染垃圾,要焚烧 C、要送医院处理 D、以上都不正确 A 11、如果学校离你较近的地方有疑似病例,则佩戴的口罩如何处置?( ) A、应该丢到学校的垃圾桶中 B、应视作医疗废弃物,用黄色垃圾袋装好送到医院,严格按照医疗废弃物有关流程处理 C、应该带回家,交父母处理 D、自己准备一个袋子保存 B 12、咳嗽或打喷嚏时我们的正确做法是( ) A、用手掌遮挡口或鼻腔 B、要用纸巾或肘臂遮挡,勤洗手 C、无需遮挡 D、以上都不对 B 13、上学路程不远的话,最好选择如何去学校?( ) A、步行 B、出租车 C、公交车 D、地铁 A 14、室内地面、教室内的课桌椅如何进行清洁消毒。( ) A、可用有效氯含量为500mg/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擦拭 B、可在地面喷酒90%的酒精 C、用消过毒的拖把拖干净即可 D、用肥皂水清洗干净 A 15、新冠肺炎按哪类传染病管理?( ) A、甲类 B、乙类 C、丙类 D、其他 A 16、疫情期间,学生在学校下列做法正确的是( ) A、在学校附近一个相对安全的餐馆就餐 B、自己外出买点生活必需品 C、只在学校或家里就餐 D、 以上都不是 C 17、新冠肺炎属于哪类传染病?( )A、甲类 B、乙类 C、丙类 D、其他 B 18、新型冠状病毒在人与人之间传播最主要的途径是( )。 A、呼吸道飞沫传播、接触传播 B、空气传播、气溶胶传播 C、粪口传播、血液传播 D、消化道传播 A 19、佩戴N95或KN95口罩时,用双手捂住口罩两边,呼吸检查口罩是否漏气,如有漏气,应该如何做?( ) A、可用胶布粘紧 B、稍微有点漏气没关系,不影响使用 C、立即更换新的,并重新检查 D、以上都不是 c 20、疫情期间,上课时下列行为正确的是( )。 A、虚心向同桌同学当面请教问题 B、尽量避免和同学面对面交流并戴好口罩 C、和同学们至少保持3米以上距离 D、怕传染,不敢去上课 B 21、之所以被称为冠状病毒,是因为( ) A、病毒的头上戴了一顶皇冠 B、该病毒电子显微镜下呈球形,表面有很多突起,看上去像王冠一样 C、该病毒电子显微镜下呈鸡冠形 D、以上都不是 B 22、为了将双于各个部位洗干净,我们建议的洗手方法为 A、六步洗手法 B、七步洗手法 C、八步洗手法 D、整体洗手法 B 23、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时,我们应该注意的事项,下列哪项是错误的?( ) A.应该分清楚口罩的内外、上下 B.佩戴时深色面朝外 C.用单手从鼻梁开始逐渐往外对称紧压两侧的金属条,使得口罩紧贴鼻梁 D.向下拉伸口罩,使口罩不留褶皱,严密覆盖鼻子和嘴巴 C 三、多项选择题: 1、被医生怀疑患有新冠肺炎的患者可能有哪些临床表现?( ) A、发热/或呼吸道症状 B、具有肺炎影像学特征 c、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,或淋巴细胞计数减少D、吐血 ABC 2、被医生怀疑患有新冠肺炎的患者可能有哪些按触史呢?( ) A、发病前14天内有武汉市及周边地区,或其他有病例报告社区的旅行史或居住史 B、发病前14天内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(核酸检测阳性者)有接触史 c、发病前14天内曾接触过来自武汉市及周边地区,或其他有病例报告社区的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 D、有聚集性发病地区的接触史 ABCD 3、预防新冠病毒越染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洗手,下列哪些情况需要洗手?( ) A、外出回家后 B、饭前便后 C、打喷嚏、擤鼻涕后 D、接触公共物品后 正确答案: ABCD 4、什么时候要戴口学?( ) A、学校、超市、餐馆等公共场所 B、师生在校期间均需佩戴口罩 C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 D、一个人在所在小区无疑似或确诊患者的家里时 正确答案: ABO 5、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放学放假时,哪些事我们不要做?( ) A、组织或参加同学聚会 B、随地吐痰 C、走亲访友和串门 D、熬夜刷手机打游戏 ABCD 6、疫情期间在学校可以戴什么口罩?( ) A、防毒口罩 B、纱布口罩 C、医用外科口罩 D、N95口罩 cD 7、疫情期间自己出现发热、咳嗽等症状该怎么办?( ) A、若是在学校发现自己发热或咳嗽,请立即向老师和医务室医生报告 B、在家则应及时告知爸爸妈妈,请他们帮忙协助求治 C、一定要记得戴上口罩,避免与其他人靠得太近 D、尽快到指定医院就医,排查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可能 ABCD 8、钥匙、手机如何消毒?( ) A、可用75%的酒精喷雾 B、使用含酒精的医用速干免洗手消毒液喷雾后擦拭 C、用医用消毒纸巾直接擦拭 D、用84消毒液涂抹 ABC 9、衣服、被被褥疑似污染如何消毒?( ) A、可根据衣服材质煮沸15~30分钟 B、用有效氯含量500-~1000mg/L的消毒剂浸泡30分钟再清洗 C、直接丢垃圾桶 D、太阳下暴晒4小时 AB 10、下列不能用于新冠肺炎防控消毒的是( ) A、84消毒液 B、75%酒精 C、氮已定 D、肥皂水 CD 11、开学前,全体师生可用采用何种形式进行新型冠状病毒防护知识培训?( ) A、视频学习 B、发放学习资料 C、知识竞答 D、面对面操作示范 ABC 12、一种传染病要构成传播,必须具备哪些要素?( ) A、传染源 B、中间宿主 C、传播途径 D、易感人群 ACD 13、去食堂吃饭的正确做法有( ) A、打饭时可以不戴口罩 B、要刚好吃饭前才能摘下口罩 C、吃完饭后要马上戴好口罩 D、要错峰吃饭,保持1米以上距离 BCD 14、下列预防新冠肺炎的做法正确的是( ) A、远离人多拥挤场所 B、说话保持距离 C、经常洗手戴口罩 D、尽量避免揉眼睛和挖鼻孔 ABCD 15、疫情期间,在学校里, 下列哪些行为尽量不要做?( ) A、和同学手牵手,亲密地交谈 B、自己碗里好吃的菜和同学分享 C、咳嗽和打喷啶时用手掌捂着 D、经常和同学交换书本 ABCD 16、疫情期间、学校里哪些地方或物品需要消毒?( ) A、宿舍、教室、图书馆、食堂、澡堂等场所 B、餐具 C、餐桌椅 D、教具 正确答案: ABCD 17、疫情期间,老师改作业如何做好防护?( ) A、叫几个同学一起帮忙批改作业 B、批改纸质作业需要在批设、接触作业本前后,进行严格彻底洗手并用酒精擦拭双手 C、批改作业时佩戴口罩 D、批改纸质作业后不需对手进行清洗和消毒 BC 18、疫情期间,在校住宿的学生该如何管理? A、学生不能随意外出 B、准备一次性含酒精的消毒纸巾,尽量不接触共用物品,一旦接触立即洗手 C、衣服鞋帽等私人物件不要放到他人的区域 D、学生每天测体温两次,身体出现不适,及时报告老师 ABCD 19、关于“七步洗于法”,下列说法正确的是( ) A、准备一盆清水,在盆里面洗手 B、认真揉搓双手,每个步骤至少15秒 C、洗手步骤的七字口诀:内外夹攻大立腕 D、取适量洗于液(或肥皂) ,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、手背、手指和指缝 BCD 20、疫情期间,学生上下学途中,可选择下列哪些出行方式?( ) A、挤公交 B、步行 C、保证安全前提下骑自行车 D、地铁 BC
文章分类:
传染病防治
|